朝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来源:朝阳市国土资源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朝阳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坚持把发展作为永恒的主题

    朝阳市矿业发展要面向全国,着眼于省内,在巩固发展传统优势矿产业基础上,充分发挥非金属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金属矿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形成新的优势矿产业。

    2  坚持把矿业作为资源丰富地区支柱产业

    矿业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朝阳市县、乡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巩固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采用大集团战略,进一步塑造骨干企业。积极采取高新和适用技术,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促进矿产资源产业高新技术化。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矿业协调稳定发展。

    4  坚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域外建立矿业基地,以缓解本币某些矿产资源紧张的局面,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朝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需求紧密结合

    依据朝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情况及矿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矿产思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地区优势矿种为重点,以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为目标来规划勘查与开发,积极促进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达到服务于我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目的。

    2  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统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使保护和发展互为促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3  勘查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加强并超前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依靠科技进来和科学管理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综合勘查、综合进价、综合利用、合理开采,提高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4  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通过设置矿业权推进“两权”市场建设,鼓励商业性勘查,增加资源储备,利用市场机制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坚持矿业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用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矿业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规划目标

    1  矿产资源规划的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市“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矿业的要求,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重点加强金、锰、钼地质勘查,适度向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倾斜,积极引导商业性勘查。遍过矿业结构调整、保障钢铁、建材产业、黄金矿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原料的稳定、安全供应;同步培育发展新兴非金属优势产业;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培育发展矿业权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矿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2005年目标

    初步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商业性勘查分轨运行机制、把金、铁、锰、钼、膨润土、水泥灰岩定为重点勘查矿种、规划勘查项目 19个,预计提交矿产地5处,其中小型矿山后备资源产地4处,中型以上矿山后备资源产地1处。提供333级以上资源量:金10吨、铁矿石2000万吨、锰矿石500万吨、膨润上矿6000万吨,水泥石灰石矿1亿吨。全面建设基础地质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地质资料查询系统,为社会提供服务。

    矿产品产量与产值  矿石量在2001基础年增长20%,2005年固体矿石总量2527万吨 采掘业产值16.39亿元,矿业后续增加值31.1亿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金、铁、锰矿业,提高矿石产量,缓解采选矛盾;做强做优以水泥原料、建筑陶瓷原料、玻璃原料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业;培育和发展硅灰石、膨润土、沸石等优势矿产新兴产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按照规模开采、计划开采、科学开采的要求,坚持按照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床储量相适应的原则,下大力气进行矿山规模结构调整,矿山数减少27.6%,逐步达到《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准入规模要求,从目前的663家减少至480家。基本完成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弱、经济效益低、破坏污染环境的小矿山关停并转工作。产品由粗放型向高附加值型转变,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值达到50%。

    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小、散、滥型向集约型、规模型转变,乱采滥挖、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基本消除,对锰、钼、硅灰石等重要矿产实行保护开采措施,推广先进的采选技术,矿产资源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重要矿种“三率”指标有新的提高。到2005年形成矿业经济带1个,矿业经济区5个,矿业基地20个,详见表16、17。

    矿山生态环境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初步改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不再新建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利用破坏性影响的矿山。矿山“三废”按国家和省规定标准排放,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矿山生态环境年恢复治理率达20%,土地复垦率30%。实施锦朝高速公路沿线、凤凰山风景旅游区周边地区小矿山治理工程及北票城区采空沉陷治理示范工程;对中生代动植物化石群地质遗迹实行有效保护,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调查、监测和监督体系。落实调查组织,设置监测网络,各级矿产资源管理机构对上述活动的监督职能逐步到位。

    矿产资源管理  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形成集中统一、精于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政管理体制;树立经营矿产资源理念,开展采(探)矿权活拍控工作,初步形成逐步完善矿业权市场机制,创建一套符合我市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采(探)矿权市场制度。

    2010年目标

    矿业权市场发育完善,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矿产勘查新格局基本形成,传统资源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改造,新的优势矿产得到巩固和发展非金且矿产开采深加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深加工产品产值占其总产值50%。全市矿产资谢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好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矿业经济初步形成、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达到协调发展,矿山生态境状况进一步改善。安全稳定的矿产资源供给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持续供给、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

推荐1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