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聚焦产业变革,探索人造石板材产业发展新路径


来源:中国粉体网   九思

[导读]  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是人造石板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粉体网讯  随着我国人均GDP的稳步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消费者对家居环境的需求也持续得到释放。装修,这个曾经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环节,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刚需”场景。


图源:中旗新材


与此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为人造石板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如同翻涌的浪潮,不仅深刻改变了人造石板材产业的格局,更重塑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在这场变革中,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人造石板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造石板材生产技术驶入智能化变革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实现设备智能化的自给自足,电脑操控给料、自动化操控切割、抛光等工序;石英石切割、抛光、定厚方面更是基本实现了水切技术,从源头解决了石英石板材生产的产尘问题。


图源:科达官网


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石英石企业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对技术进步的追求在提升生产便利性的基础上使得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对于澳洲禁用人造石的问题,更是创新推出“零硅”石英石。“零硅”石英石将剔除石英石成分中的晶体二氧化硅,这一创新产品对于保护石材加工行业工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是零硅、环保健康、对身体无害的理想材料。而这些,无疑为人造石板材行业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人造石板材使用的安全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种新的装修材料——石英质玉石日趋流行起来。石英质玉石是石英石的升级版,石英石是以石英砂制成,石英质玉石采用的是石英质玉,用料上有质的提升,使石英质玉石不仅具有石英石的物理特性,而且具有玉石的温润质感,石英质玉石比石英石更亮、更润、更透。石英质玉石满足了人们更高审美需求,使人造石行业迈向新阶段,这也为人造石板材行业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图源:赫峰集团


人造石板材设备智能化技术的飞速提升,为人造石板材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零硅”石英石板材的推出则为人造石板材的使用安全性提供了基本保障;而石英质玉石的推广更是使人造石行业迈向产业变革的新阶段。极大地提升了人造石的安全性、环保性和便利性。


这些变化,预示着未来人造石板材将更加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为主的石英砂生产企业、以石英石板材设备生产为代表的前端制造业、以高端石英石板材生产为基础的建筑装修企业构成的新格局。同时,跨界势力也纷纷加快了在石英石板材赛道前进的步伐,通过对行业趋势的深入洞察,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这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为石英石板材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国还为推进人造石行业的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推广绿色建材,促进智能化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如《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主要围绕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推动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建设低碳城市;以非金属矿等行业为重点,推动利用矿业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等,推动建材循环利用等方面。


国家对碳排放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高度重视,为人造石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促进企业探索新路径。


然而,石英石板材行业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挑战。随着国内石英石行业竞争加剧,一些不良厂家采用劣质树脂、填料掺用碳酸钙等手段,导致开裂、渗色等质量问题频出,影响消费者对石英石的信心;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在上升,销售价格在下降,企业持续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优质石英砂资源越来越少,消费者对石英石产品外观要求越来越严苛,面临高端石英石生产越来越难。国家对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生产企业工艺技术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这些问题,行业、企业乃至每个参与者,都在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来源:

[1]中国石英石板材发展趋势;田雨

[2]每日经济新闻、ABC澳广、赫峰集团、中国粉体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九思)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