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背景下,欧洲、美国正形成新的电池生产中心,印尼、智利等资源丰富国同样想打造本土电池产业链,中国电池企业正穿越层层壁垒,扬帆出海。
2019年8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上海秘会特斯拉掌门人埃龙·马斯克,据传言,双方仅仅交谈了四十分钟便各自离去。
他们究竟谈了什么?
彼时,马斯克正为特斯拉Model3的量产问题发愁,日企松下生产的动力电池的价格和产能无法满足马斯克要求,马斯克多次公开指责松下放缓工厂运营是限制Model3产能的罪魁祸首。
松下ceo津贺一宏并不买账,他认为马斯克的言论纯属“甩锅”。特斯拉超级工厂的“高速生产线”根本没有满产。连续亏损甚至举债支持特斯拉的松下也无法容忍电池降价。
两年后,松下宣布清空全部特斯拉股份。红颜成腐土,挚爱亦无情。“减少对特斯拉的依赖”是津贺一宏卸任CEO时的临别忠告。
而宁德时代那时风头正盛,2018年上市,德国建厂,与宝马签下10亿欧元订单,进入戴姆勒、路虎、大众、本田、日产等国外车企供应链,巨头之姿初现。曾毓群与马斯克一拍即合。
11月,”宁德时代已经与特斯拉达成初步协议,将为上海工厂供货”的消息引爆舆论,宁德时代踏着松下的尸体成为特斯拉新宠。
之后的故事一切顺遂,宁德时代加冕“宁王”,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企业,特斯拉登顶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榜首,引爆新能源汽车浪潮。
宁王的成功是中国电池企业发展的缩影,据EVtank的研究数据,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69%,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85.5%、92.7%,取代日韩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从出口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达到94.3%。制造在内,产品在外,强调出口和政府指导的东亚模式再度成功。
但近年来,中国企业似乎不再满足于产品出口,出海建厂潮蔚为壮观。以宁德为首的多家电池企业甚至以技术换取赴美建厂机会,既然电池和材料都可以从中国出口,为何还要费劲出海建厂呢?
海外版图
电池企业的出海从收割外企客户压缩日韩份额始。
“马斯克天天将成本问题挂在嘴边。我对他说会解决电池的成本问题,让他不要担心。马斯克这个人很有意思,我们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曾毓群一次在采访中说道。
宁王的确没有辜负特斯拉,到2021年,宁德时代约24%的的电池均供给特斯拉,新的供货协议一直持续到2025年12月。
极高的性价比是中国电池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关键,而性价比则源于中国政府的新能源补贴和价格极低的人力成本。据tradingeconomics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的时薪大约6.73美元,是同期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批量复制产业链的能力更是无人可及。
中国比欧美国家更早押宝新能源,中央和地方政府从2009年开始提供新能源汽车补贴,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也为动力电池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培育了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营收千亿的巨兽,另外,储能市场的爆发也为电池企业增加了另一增长极。
传统能源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新能源在刚进入市场时无法与之竞争。若只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必定胎死腹中。但新能源的技术革新和成本下降,又不得不在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中进行。因此,补贴新能源,加速其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再逐渐降低补贴,成为各国扶植新能源产业的底层逻辑。
2015年3月,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业内称之为“动力电池白名单”,共57家动力电池和系统企业进入白名单。文件规定,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必须在名单之列,否则将无法获得补贴。
白名单把日韩系电池企业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电池企业,多年以后,美国版“动力电池白名单”IRA法案出台,中国电池企业入美计划遭遇挫折,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此处按下不表。
为规避白名单限制,日韩企业只得寻求中企合作,在此期间,中国电池企业“偷师”日韩,并在外企严苛的产品标准历练下破茧成蝶。此间的代表是亿纬锂能。
2018年,亿纬锂能与SKI达成合作协议,向SKI申请借款,并任命韩国国籍CHANGYOUNGIK和SEOYOUNGKI,分别任职董事总经理和技术副总经理岗位。SKI助力亿纬主用软包开拓乘用车市场,同年收获戴姆勒定点,在SKI技术指导+戴姆勒的高要求下,亿纬自身的技术在不断进步。2020年亿纬自研三元方形技术方案通过宝马认证,并向其集中供货。
如果说中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制造了中国电池行业的繁荣是故事的主线,那么中国企业对电池技术的技术路线选择则是一条暗线,是故事中的X因素。
按照正极材料,电池有三元和磷酸铁锂之分,三元胜在能量密度,而磷酸铁锂电池强在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的优势在新能源补贴退坡、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安全问题引发舆论恐慌后愈发明显。
日韩选择三元路线,被认为是落后的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则在中国发扬光大。中国电池企业没有一头扎进电池材料高深的化学公式中,而是从电池结构入手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中创新航的“全极耳叠片电池”蜚声国际。
日韩企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2023年3月,松下能源首席技术官渡边庄一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放弃开发磷酸铁锂电池,因为“在价格方面与中国企业竞争非常困难”。
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文: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特斯拉的MegaPack经理几次起火后,也开始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取代LG新能源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已经势不可挡,2023年一季度,磷酸铁锂装车率达68%,是三元锂电池的两倍。
“磷酸铁锂好像是上帝专门留给中国人的电池”。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占尽政策和技术先发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肆意收割车企订单,并在欧洲能源危机刺激起来的海外户储市场攻城略地。
从营收来看,中国主流电池企业2022年的海外营收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孚能科技海外营收翻倍,孚能科技增速达到971%。
从体量和增速来看,国轩高科一路高歌猛进。2023年,5月8日,国轩高科继获得大众汽车国内市场定点后,又将国外市场收入囊中,此后,公司将成为大众汽车海外市场定点供应磷酸铁锂“UnifiedCell(标准电芯)”动力锂电池产品。
此前,国轩已与TATA在印度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印度锂电池市场,并与越南VinFast、泰国Nuovo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在储能领域,公司与Nextera、Moxion等海外企业达成合作,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宁德时代仍然是领头羊。在其5楼餐厅前台,同时悬挂着5个显示全球主要城市时间的时钟,代表着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决心。目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1%,壁垒重重的北美也啃下16%的市场份额。
SNEResearch5月8日消息,韩国现代汽车KONA车型纯电动版很可能使用宁德时代电池。经过几次召回和起火事件,LG新能源与现代的罗曼史走向消亡,现代的仪表盘指针逐步偏向宁德,4月6日,韩媒就曾传出消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与现代汽车执行主席ChungEui-sun会面,据称现代汽车考虑在所有车型上都搭载宁德时代电池。预示着中国企业已经深入对手腹地。
据SNE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六家中企,且都实现了90%以上的增长,其中欣旺达同比增长253.20%。2020年,公司获得雷诺日产动力电池定点订单,去年也进入德国大众供应商体系。
宁德时代市场市占率达37%,已连续六年问鼎。日韩企业市占率均下降,2021年四家日韩企业合计市占率为42.6%,2022下降至31%,剔除中国市场后,单看海外,中企和日韩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也在不断逼近。
日企松下增速最为缓慢,其市场份额下降了4.7%,尽管松下积极拓展客户,但仍没有摆脱对特斯拉的依赖,据AdamasIntelligence数据,2021年,松下87%的电池供给特斯拉。
储能电池市场较动力电池更为复杂,欧洲、澳洲以户储为主,美国以公用事业规模储能和光伏+储能为主。
在2020年,韩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曾一度超过50%。到2022年,SNEResearch储能排名榜单前十名中,有八名都是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锁定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前三把交椅。
大储方面,2022年以来,宁德时代、远景能源、瑞普兰均等中国企业近年来接连斩获大单,客户遍及北美、英国、澳大利亚。
此外,海外户储市场需求火爆,派能、锦浪、固德威以及美的、格里等家电企业强势出击,今年一季度,派能科技、固德威海外营收已占到总营收的80%以上。
尤其是派能科技,2023年4月11日,S&PGlobalCommodityInsights发布2022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派能科技超越宁德时代和特斯拉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市场冠军。
《纽约时报》援引据咨询集团基准矿业情报公司数据称,即使到2030年时,中国的电池产量也将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多。从正极材料、到负极材料、从电解液到隔膜,中国几乎在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境内自给自足,除了产业链的尽头—“电池金属”。
“抢夺电池金属”
从成本构成来看,电池的材料成本大概占85%,近年来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让许多电池企业苦不堪言,这意味着向产业链上游布局成为电池企业在日益内卷的价格战中存活下来的关键。
电池企业纷纷出海找矿。
锂、钴、镍被称为“电池金属”,是制造锂离子电池所需的三大重要原材料。而我国锂、钴、镍三类金属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很高,分别达到79%、97%,92%。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到2030年,全球还需要新增60座锂矿,才能满足各国政府的所有脱碳计划。
近年来,宁德时代通过自建、参股、合资、收购等方式进行锂、钴、镍、等矿产资源布局,2022年年报中更是划分了出“电池矿产资源”新业务板块,足见其对电池材料的重视。其布局的锂矿资源分布于北美、澳洲、非洲和南美洲,镍、钴资源则分布于印尼和刚果(金)。
目前手中已有刚果(金)Manono、Kisanfu、秘鲁Falchani等优质矿产资源。
比亚迪也不遑多让,去年5月,其在非洲觅得6座锂矿矿山,并均已达成收购意向。在这6座锂矿中,氧化锂品位2.5%的矿石量达到了2500万吨以上,折算为碳酸锂可达100万吨。据介绍,上述产能将满足比亚迪未来十余年电池需求。
不过,“抢矿”这方面,宁王和比亚迪也会受挫,2019年,宁德时代以3.768亿加元从锂王赣锋锂业的竞争中虎口夺食,收购加拿大千禧锂业,这家矿企在阿根廷拥有Pastosgrandes和CauchariEast储量达412万吨LCE的锂卤水项目。
可宁王手里的矿还没捂热乎,又被美洲锂业以四亿美元的对价截胡。而美洲锂业背后的大佬正是刚刚失手的“赣锋锂业”,面对市场猜疑,赣锋锂业矢口否认曾出手干涉这场天价收购,这则戏剧性事件最终以宁德时代放弃加价告终。
比亚迪的挫败并不源于资本市场,2022年一月,智利法院叫停了比亚迪中标的涉及总计8万吨金属锂产量配额的合同,据法新社报道,锂矿所在地科皮亚波州以及阿塔卡玛盐湖(SalardeAtacama)附近的土著社区提起了上诉。他们认为此次招标方案违背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原则,开采合同因此被暂停。
据FT中文网报道,中标消息公布后,一度在智利社交网络上引发抗议潮,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反对锂矿私有化的抗议活动。
这两则标志性事件一方面说明各方势力对电池金属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则表明,在资源国开矿需要应对当地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矿产资源的抢夺已经不仅仅属于资本之间的较量,而是各国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战略博弈。
全球锂资源分布图
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2022年全球锂产量约13万吨金属量,澳大利亚是最大的锂供应国,占比46.9%,其次是智利、中国、阿根廷,各占比30%、14.6%、4.8%。而资源储量方面,锂主要存在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报告,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为8900万吨,三国共占56%,其中玻利维亚2100万吨、阿根廷1900万吨、智利980万吨。
全球镍、钴资源分布图
钴镍资源方面,全球探明钴矿储量760万吨,分布极度不均,刚果(金)、澳大利亚等国最为富集,其中刚果(金)的钴矿资源储量占到全球总量的比重接近一半。全球镍的储量区域分布更为集中,前三大国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占比均超10%,合计约占全球镍储量的60%,中国镍的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3%。
伴随着全球新能源转型和逆全球化趋势,各国民族主义兴起,对资源的控制愈发严苛。
南美掀起锂矿国有化浪潮,镍资源丰富的印尼则要把矿产留在当地,资源国都想摆脱资源诅咒,告别只有增长没有发展的内卷,实现简单出口到电池材料加工制造业的转型。
另外,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并不环保,例如在南美州的沙漠地区提锂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加速沙漠化,影响当地的用水,外国矿企在提锂后还会留下大量重金属污染。这在缺水的南美人看来是无法容忍的,因此,当地土著对外国矿企有诸多不满,而这种不满在政客眼里就是上位的资本。
今年四月,智利总统博里奇宣布将成立一家100%国有的锂公司,参与该国所有的锂产业,强化国家调控、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从而加紧对国内锂资源的控制。
2022年4月,墨西哥通过了锂国有化议案,将锂列为战略矿产,锂矿开采收归国有,禁止向私人财团提供开采锂矿的特权。
玻利维亚锂资源国有化最为激进,相关立法禁止外国资本介入锂盐湖开采和生产,只允许外企提供技术支持,到正负极材料和锂电池产业链延伸环节允许外国资本合作开发,但要保留51%的权益。
玻利维亚能源部长富兰克林·莫利纳表示,争夺玻利维亚巨大锂资源的外国公司已从8家减少到6家,其中包括宁德时代、FusionEnertech、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四家中国企业。
早在2011年,阿根廷、玻利维亚及智利就曾为建立一个类似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锂生产国组织进行讨论。随着各国左翼政党相继执政,利用矿产资源实现政治抱负成为锂三角的共识,“锂佩克”呼之欲出。
印尼矿产出口则政策阴晴不定,2014年,为提高本国产业链附加值,印尼政府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镍原矿,在印矿企必须在当地冶炼或精炼后才能出口,17年短暂时间的有条件开放后在20年再次执行原矿出口禁令。
据CNBC报道,2019年,矿产和煤炭行业对印尼GDP的贡献只有5%。为了产业升级,也为实现2060年印尼净零排放的目标,印尼希望转向电池材料加工甚至电池制造,缔造全球电池生产中心。
印尼、智利等国家意欲搭建从正负极材料到电动汽车的新能源产业链,成为新能源转型格局中新的一极,印尼总统佐科维对外表示,欢迎比亚迪、宁德时代到当地建厂。
意思很明显,电池企业要矿可以,总得留下点什么。
新世界
4月,屡屡受挫的比亚迪在智利的布局终于取得成效。智利经济部下属生产促进局(CORFO)宣布,比亚迪智利子公司(BYDChileSpA)获得当地锂生产商地位。2030年前,比亚迪每年将以优惠价格获得约1.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供应配额。
不过作为交换,比亚迪需要为智利投建一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厂。这座工厂规划年产能5万吨,总投资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96亿元)以上,预计2025年末开始运行。
印尼的吸引力更为剧烈,电池新锐瑞浦兰均的母公司青山集团是印尼建厂的先行者,早至2008年,青山控股就开始布局印尼镍矿,陆续在当地建立纬达贝工业园,莫罗瓦利工业园区两大生产基地,现已成为全球最大镍铁的生产厂商之一。
根据公司披露,其镍当量产量在2021年达到60万吨,2022年达到85万吨,到2023年将跃升至110万吨,几乎是中国年镍产量的一半,占全球年镍当量的12%,生产能力居全球矿业企业之首。拜青山工业园的码头,成为中企进入印尼的捷径。
包括宁德时代子公司广东邦普、亿纬锂能、三元前驱体生产商格林美等,均通过在青山工业园建厂或追加投资进行镍资源布局,累计投资额超30亿美元。
印尼也少不了老对手LG新能源的身影,2022年6月8日,LG新能源印尼镍加工厂正式破土动工,这是该公司在印尼投资98亿美元生产电动汽车电池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还包括在印尼打造第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21年动工,预计24年投产。
电池产业链下游格局变迁的驱动力则是美欧的制造业本土化战略。受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成为各国共识。为了减少对单一电池来源的依赖,头部车企也开始走多元化路线,比起更低的电池价格,车企更倾向于在全球几个主要市场建立区域性供应链体系。
2021年以来,美国的制造业数据均有复苏迹象,一是工厂产量数据(USfactoryproduction),在2020年出2020年的负增长率达到了6%,而2021年增长了近6%,2022年预计增长3%。这表明美国的工厂生产产量连续两年出现了正增长。
第二个数据,建筑支出数据(constructionspending),这个指标通常包括房地产、制造业等建筑方面的支出。在疫情期间,该指标出现了跌幅,但在2022年,该指标将再次增长,预计增长近30%。
近日,美国电解液公司Automatic创始人王晓亮在播客中分析了美国对电池行业的两个政策支持。第一个是拜登政府基建计划,该计划通过美国能源部资助了一批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本土公司。首批受补贴企业有19家,平均每家公司或项目达一亿美元。目前,DOE正在觅集第二批公司,美国本土产业链有望再次受益。
第二个即通胀消减法案IRA,该法案规定,在美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每年均能够享有两笔价值均为3750美元的抵免额。其中一笔抵税额的先决条件是该车型40%的电池材料需在美国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或加工,该比例2024年达到50%,至2027年要达到80%。
第二笔针对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组,法案规定,50%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应产自美国、墨西哥或加拿大,2024年达到60%,此后这一比例逐年提升10%,2029年要达到100%。
据CoxAutomotive的数据,全美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售25.8万辆,同比增长44.9%,占新车销售的7.2%,创下历史新高。王晓亮认为:IRA从市场和政府来拉动电动汽车和整个储能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了腾飞的迹象,必然带动本土整个供应链的发展。
另外,IRA法案欲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法案规定,自2024年起,来自中国、俄国等敏感实体的企业不能享受补贴。美国想要围绕日韩、加拿大等盟国打造区域性的电池产业链。
国君证券分析,中国动力电池供应链在多个环节拥有垄断优势,美国企业重建一条完全不依赖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链,需付出巨大成本。
尹锡悦访美后,韩美双方签署包括电池技术在内的23份合作备忘录,4月26日,韩国三星SDI宣布收获美国通用汽车订单,双方决定共同出资建设一座电池工厂,投资规模超过30亿美元,动作飞快。
尽管韩国企业已经在美国与福特、通用等车企推进建设10家以上电池厂,但这些电池厂的产能最早也要到2025年才能充分释放,另外,韩国的电池企业的电池材料80%以上依赖中国进口,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打造这条近乎垄断的电池产业链花了近14年,从电解液、隔膜、原材料加工、电池制造均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短期内不会受到明显冲击。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电池企业此时不应变很有可能被排除在外,失去美国市场,甚至被日韩反超。因此,头部电池厂摩拳擦掌前往美国建厂。曾毓群对此态度坚决:“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是一定要进的!”
为应对IRA法案,宁德时代选择通过技术切入,2023年2月14日,公司宣布与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合作建造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该厂投资35亿美元,由福特汽车全资拥有。预计2026年投产后,新工厂年产能达35GWh,可为40万辆福特电动车提供电池包,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查阶段。
据合作协议,技术与服务由宁德时代提供,并向福特收取专利费,福特负责电芯与整车的集成工作。该合作模式让宁德时代进军美国市场柳暗花明。但也引起了业内对与技术核心资产外流的担忧。
近日,国轩高科的美国工厂也即将落地,4月28日,国轩高科国际业务副总裁陈瑞林对媒体透露,公司已就美国建厂事宜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进展较为顺利,即将确定具体选址。公司规划在美国建立两座生产基地,一座工厂生产电池,另一座生产电池材料。
据《底特律新闻》报道,其电池材料厂每年可生产15万吨电池正极材料和5万吨负极材料,投资额为23.6亿美元(约合168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完工。具体选址尚未披露。
大众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其多样化的股权结构利于其在地缘政治摩擦中选择更为灵活的打法。
从全球产能分布来看,远景动力最具前瞻性,其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及西班牙设有13大生产基地,2026年零碳电池总产能将超过400GWh。
欧洲才是中国主战场,今年四月,美国财政部公布了享受《通胀削减法案》财政补贴电动车型的最终名单,名单中仅有美国本土车企,引发了欧盟、韩国的强烈不满。
此前,为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欧洲工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3月16日在布鲁塞尔发布了《净零工业法案》(Net-ZeroIndustryAct)和《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RawMaterialsAct)。
《净零工业法案》的目标是到2030年,欧洲的整体战略净零技术的本土制造能力达到或者接近年度部署需求的40%。
《关键原材料法案》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在欧洲本土生产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加工至少40%的关键原材料,回收15%的关键原材料。同时,在任何加工阶段,来自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年消费量不应超过欧盟的65%。
与美国的IRA法案不同,欧盟主要采取简化许可程序、约束供应来源、加大研发和教育投入等方式促进本土产业链发展,并没有设置类似白名单的贸易保护政策。
“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意味着欧盟市场没有关闭。只是产品需要在当地生产。”“中国公司应该仍然能够在欧盟开设工厂。”从这个意义来说,这并不完全是保护主义。”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维格勒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俄乌战争刺激下,欧洲车企开启本土产业链打造,中国电池企业扎堆向欧洲进军为客户提供就近配套,车企云集的德国和匈牙利成为首选。
2022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东部的德布勒森市建设电池工厂,并于次月正式签署了预购地协议。工厂主体将于2023年夏天正式开始建设,2025年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73.4亿欧元(约546.83亿元人民币),规划电池产能为100GWh。建成后将成为欧洲产能最大的电池工厂。
5月19日,派能科技宣布,其全资子公司PylonTechnologiesEuropeHoldingB.V.与意大利公司EnergyS.p.A.将共同投资建设储能工厂,用于制造派能科技储能产品。此工厂将成为派能科技海外首座储能工厂。
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国轩也相继前往欧洲建厂,中国企业在欧累计规划产能超260GW。
此外,华友、容百、贝特瑞、恩捷、星源材质、新宙邦、天赐、瑞泰新材等电池材料龙头都已陈兵海外,以实现对海外客户就就近供应。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已经初具雏形。
未来,中美欧将会形成三大独立的区域性市场,而印尼、南美等地也将依靠当地资源禀赋形成自己的小市场。中国电池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策略,改良粗放式的投资方式,积极回馈当地产业、加强Egc和环保意识,从而在未来的新能源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