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玻璃纤维是将熔融的玻璃通过拉制或离心甩制成的极细的纤维材料。玻纤产业的上游涉及采掘(叶腊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物)、化工(纯碱等)和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下游涉及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风力发电等多个领域。
玻纤产业链
玻璃纤维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隔热、阻燃、吸音、电绝缘等优异性能。近两年新兴快速发展,玻纤需求逐步被打开,产业成长空间也进一步扩大。
我国是玻纤主要生产国,在全球市场中具有龙头地位。
2021年国内玻纤纱总产量达到624万吨,同比增长15.34%,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仅为2.66%,两年平均增速为9%左右,2022年产量突破707万吨,增速提升至13.3%。
玻纤产能结构先进,以池窑纱为主。
玻纤生产工艺以“坩埚法”和“池窑法”为主。坩埚法是传统工艺,俗称“两步法”,分为制球和拉丝两步,采用废旧碎玻璃融成玻璃球,再通过电加热融化拉丝,能耗高、产品品质差,目前坩埚法产量占比很小。池窑法是将叶蜡石、石灰石等原料磨细入窑,加热熔化物料后直接拉丝,效率高、产量大、质量稳、能耗低,是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方法。池窑纱方面,截至2021年底,我国池窑纱总产量为580万吨,同比增长15.54%。2021年我国池窑纱产量占比为92.96%,坩埚纱产量占比为7.04%,目前以池窑法为主流工艺。
玻纤龙头实现高效智造,迈出工业化4.0关键一步。
玻纤虽然属于新材料,但生产模式相对传统,“重资产+劳动密集型”一直是该行业的标签。近年全球玻纤龙头巨石集团智能制造项目结合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对窑炉、拉丝机、络纱机等核心生产设备进行3D仿真建模,在虚拟环境中重现制造工艺全过程、展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了生产运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未来玻纤产能扩充意愿依旧较强烈。
据中国玻纤工业协会数据透露,2021年行业新增池窑产能再次超过90万吨,与18年基本持平。从目前国内外在建生产线来看(未统计进展停滞和暂无动工计划的),2022年净增产能达184万吨。
山东玻纤2月1日晚间公告,公司将投资36.99亿元建设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共建设三条池窑拉丝生产线,包括一条超高模量3万吨生产线,一条高模量12万吨生产线,一条15万吨ECER生产线。山东玻纤称,建设30万吨高性能(超高模)玻纤智造项目,将拓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公司的发展后劲将更加充足。
玻纤行业集中度高,具有较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
2020年全球玻璃纤维各企业产能CR3为47%,CR5达到64%。头部5家玻纤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3家,中国巨石以产能200万吨/年高居榜首,占据全球产能的23%,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者;泰山玻纤产能为96万吨/年,占比11%;重庆国际产能为87万吨/年,占比10%。国内产能主要被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所包揽。
玻纤下游需求维度升级,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属于朝阳产业。
欧文斯科宁公司测算出玻纤行业需求增速约为工业产值增速的1.6倍,世贸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2.8%;假设工业产值增速与全球经济增速相同,玻纤行业全球需求增速约为4.5%。换言之,当前我国玻纤仍处于消费增长阶段。
2022年国内玻纤市场高开低走,无碱玻璃纤维纱价格陡然下滑,电子纱价格低位震荡。但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现货价格磨底+风电/热塑/电子纱等需求有所回暖,中长期下游新领域需求增速可观,待社会库存消耗,配合供给端产能合理释放,后期玻纤价格将具备充分的弹性。
目前玻纤下游需求中,建筑建材领域对玻纤的需求最大。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推出,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玻璃纤维将受益于绿色建筑推广的机遇,基于保温、隔热、抗压、隔音上的良好性能提高绿色建筑的性能,降低建筑能耗。有业内机构预测,2022-2023建筑业产值增速在5%左右,中性假设下建筑领域玻纤需求量分别为181.5、190.8万吨,需求增速分别为6.8%、5.1%,保持稳健增长。此外,据业内机构预估,2022、2023年风电装机量为55GW、65GW,对应2022-2023年玻纤需求量约为55、65万吨,增速分别为19.0%,18.2%。
总体而言,2020年开始国内玻纤行业便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如今市场经济复苏,各产业待振,正是奋进的好时机。
信息来源: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招商证券、中证网、中商情报网、复材网、长海股份、巨石集团、中国建材杂志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