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别把纳米技术当成企业名片


来源:科技日报

[导读]  10月24日,在苏州举办的中国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纳米科学产业化滞后的一个因素是:许多企业忽视了从技术到产品的中间环节和载体。

中国粉体网讯  “现在所有的企业都想挂上纳米这一张名片,好像这样就能够赢得技术的主动权,但实际上纳米技术要变成纳米产业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纳米技术要真正变成产品,它还需要有载体。”10月24日,在苏州举办的中国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纳米科学产业化滞后的一个因素是:许多企业忽视了从技术到产品的中间环节和载体。

   “比如纳米材料,我们在实验室可能做得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纳米材料的生产设备,也不可能去进行工业化,可能永远是在实验室待着。要从一个战略性的技术变成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产品,对于中间这段路大家应该有充分的一个认识。”尤政说。

    作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技术之一,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为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变革性影响。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基本上与国际发展同步,过去二十年中国贡献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纳米科研论文和45%的纳米专利申请量。

    不过不少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在纳米科学上领跑全球,纳米技术在航空、生物医学、印刷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中国纳米技术的产业影响力依然有限,纳米科学与产业化之间仍存在脱节。

    “中国纳米科技的学术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都很高,但是产业影响力需进一步提高,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产业化之间仍存在差异。”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如是说。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所长杨辉认为,过去一段时间的“唯论文论”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论文写得好,不代表我们应用都能做得很好,实际上现在还是有点‘唯论文论’了,我们纳米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杨辉提到,纳米技术产业化实际上并不容易,在中国稍不注意就容易踏入“死亡谷”。

    “死亡谷”在整个高科技创新领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在中国,这个现象尤为严重,纳米技术发展到了现在也正面临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走出从纳米技术到产业之间的“死亡谷”?


许宁生在报告中提出,中国要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化,首先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纳米结构的精准、可控制备方法、测量表征技术等,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产业界的稳定支持,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方向的产业化,加强重点技术与重点产业的对接。

    杨辉认为,未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应该回归理性,各方要紧密配合,避免单打独斗,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工程化、产业化、投资、政策、产业规划等要素结合起来,构筑纳米“生态圈”,走出“死亡谷”。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