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的“春天”缘何还未到来


来源:中国科技网

[导读]  被称为“万能材料”、“工业味精”的石墨烯,经过多年培育已经走过从概念到产品的初级阶段,产业化的推进呈现出类“金字塔”结构。但是下游应用市场依然没有想象中来得快。记者从正在常州举行的2018石墨烯前沿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4大石墨烯上市公司全部亏损,而中小企业的日子过得更艰难。石墨烯产业的“春天”缘何还未到来?

中国粉体网讯  被称为“万能材料”、“工业味精”的石墨烯,经过多年培育已经走过从概念到产品的初级阶段,产业化的推进呈现出类“金字塔”结构。但是下游应用市场依然没有想象中来得快。记者从正在常州举行的2018石墨烯前沿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4大石墨烯上市公司全部亏损,而中小企业的日子过得更艰难。石墨烯产业的“春天”缘何还未到来?




手机充电只需几秒钟、软体机器人、3秒快速升温的加热材料……从石墨烯诞生起,各种关于石墨烯的非凡应用新闻就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热捧之下,石墨烯似乎已经成为了无所不能的超级“材料”,产业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在支持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规划《中国制造2025》中,石墨烯作为唯一单列的战略性前沿材料榜上有名。据统计,我国石墨烯企业从2016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当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704家。截止到2017年2月,全国拥有石墨烯技术专利、从事相关制备、销售、应用、投资、检测、技术服务的企业数量达到2059家。


但是,记者发现石墨烯产业的“春天”仍未到来。作为国内首家挂牌的石墨烯薄膜生产企业,常州二维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维碳素”)是国内石墨烯薄膜领军企业。记者在二维碳素2017年年度报告摘要中看到,2017年二维碳素实现营业收入1509.5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62%,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5.77万元。处在亏损中的二维碳素并非个例,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目前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中,超过半成企业仍是亏损,中小企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幼稚产业”,其培育和成熟有一个过程,不应拔苗助长。目前相关企业普遍没有盈利,与下游应用“空有产量,没有市场”密切相关。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下游应用尚未全面铺开,使石墨烯制备产能出现一种类似“过剩”的特征。


一位石墨烯企业老总表示,客户通常都非常谨慎,作为新技术,需要逐渐导入,这使公司产品不能快速放量。二维碳素也在自己的企业年度报告中这样分析道:“2017 年公司持续发生较大金额亏损,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现状、下游应用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造成公司主营产品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与销售。”


推广应用阻力重重,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石墨烯产业链企业的感受。这使石墨烯产品的推广更像一种“囚徒困境”——没有应用,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产品有效,而不能证明自己的产品有效,就无法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应用。


如何引领石墨烯企业“走出深巷”,实现盈利?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副所长周光远指出:“石墨烯企业要找到市场,翻过产业化的路,才能看到星辰大海。”记者发现,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常州的石墨烯“上游研产+下游应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尤为值得借鉴。


2011年,常州以成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发展石墨烯产业。截至目前,常州已集聚石墨烯相关团队30多个,相关企业130多家,在设备制造、光电显示、加热散热、复合材料、穿戴设备以及能源、环保、医疗等下游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及产业化。常州已经形成了涵盖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及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石墨烯产业集群。


常州地方政府不仅花大力气引进科研团队,还积极培育下游应用市场。比如,腐蚀一直是钢铁、冶金、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5万亿美元,相当于2013年全球GDP的3.4%。近两年,石墨烯防腐涂料的出现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石墨烯防腐涂料越来越多地为工业界所接受,成为当今性能最好、最为热门的新型防腐涂料。 针对石墨烯作为纳米添加剂存在的难于分散、不便出口运输等问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翟研在论坛上指出:“通过石墨烯原味添加得到改良的环氧树脂,可以更方便、灵活的使用。其所生产的石墨烯改性锌粉防腐涂料性能也更加稳定。”


截至2017年底,常州石墨烯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到2020年,常州计划集聚300家以上相关企业,100个以上相关人才团队,实现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粉体网编辑整理/墨玉)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