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来源:中国建材网

[导读]  我国碳纤维行业相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碳纤维领域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大及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突破,我国碳纤维产量所占份额将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碳纤维需求上涨到7万吨,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7年,碳纤维市场以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高歌猛进。

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轴向强度和模量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等,不仅在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体育休闲用品、建筑防护、汽车交通等民用领域也大显神威,在新材料领域里被称之为“黑色黄金”。在过去6~7年中,碳纤维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航空、风电和汽车领域。综合各类分析数据,这三大市场消耗的碳纤维在3.5万~4.5万吨。

考虑到世界范围基建设施大规模老化、亟待修缮的现状,很多人认为碳纤维在建筑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目前碳纤维市场中,建筑领域仅占碳纤维总需求的5%,上升空间巨大。

伴随着压缩天然气的推广使用,储藏和运输所用气瓶的需求量也呈现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使得氢能源储藏容器的需求也同比攀升。在CFRP压力容器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于终端用户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扩大。

汽车行业长久以来被看好,预期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会对碳纤维的市场需求产生持续的推动作用。自宝马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其i3/i8系列乘用车上初次尝试使用碳纤维,又在其宝马7系轿车上使用了SGL公司的CarbonCore产品之后,新能源汽车采用碳纤维作为生产原材料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另外,交通领域的未来之星当属自动驾驶汽车,包括卡车、客车和私人轿车等。出于对耐用性、空间-重量比的考虑,OEM供应商们或许更愿意尝试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来生产汽车结构和其他零部件,这也是碳纤维未来值得关注的市场。

不能忽视的是,汽车行业还有很多重要的驱动因素会对碳纤维生产造成持续影响,例如私人定制领域在2025年之前会扩大到现有的3~4倍。相比较看来,碳纤维改装市场上百万磅级别的碳纤维需求似乎比类似i3这类碳纤维量产车项目更容易实现。

据统计,目前国内碳纤维在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工业应用三大领域中,高端应用领域占比仅4%,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全球碳纤维的主要制造者是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美国HEXCEL和CYTEC公司和德国SGL公司,碳纤维行业集中度极高。我国目前碳纤维企业有30多家,但设计产能千吨级以上的只有3~4家,且缺乏核心技术团队。

据日本东丽透露,东丽正在研究T2000级别碳纤维,强度可以达到60GPa,是T1000级碳纤维强度的十倍。T2000碳纤维在聚合过程中不适用引发剂,利用辐照引发聚合,可以避免杂质掺入,而这一方面国内几乎没有深入研究。日本东丽目前能将碳纤维CV值降低至0.1,而国内碳纤维的CV值在5左右。

我国T300系列基本可以达到国际水平,目前在军工应用领域较为成熟,正逐步开拓民用市场。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突破了干喷湿纺工艺,产业化生产及应用逐步加快。T800级碳纤维已经小批量试产,但还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MJ系列高性能碳纤维已经突破关键制备技术。

我国碳纤维行业相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碳纤维领域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大及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突破,我国碳纤维产量所占份额将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将不断得到提升。近日,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公司经过刻苦攻关,利用自产千吨线生产的原丝,再次突破低成本T800级碳纤维生产技术,标志着我国国产化碳纤维具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