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碳纤维也能收获“黑金产业”?


来源:科技日报

[导读]  政府的创新雨露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促成了碳纤维民族工业茁壮成长,中简科技成为“江苏智造”的代言人之一,并正在全力赶超全球最先进碳纤维生产技术。

中国粉体网讯  坚如磐石,韧如发丝,这便是常州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中的“黑马”——碳纤维,不仅柔中带刚,还具有不怕强酸腐蚀、耐超高温、导电导热性、电磁屏蔽性等诸多闪光点。常州中简科技自主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制造的高性能碳纤维,助力中国航空翱翔蓝天。省委书记李强日前为中简科技点赞,希望他们“真正把创新作为生存发展之本,努力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为推动江苏碳纤维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求索不辞万般苦,铸我坚盾扬国威”。这是中简科技大厅最醒目的一句话,也恰恰概括了该企业的发展路线图。建厂后4年时间没有收入,企业咬紧牙关盯住“一个城墙口”冲锋,突破关键技术后,年销售额拉出大阳线:从2000多万、6000多万到 2015年的1.5亿元。第一条千吨线建成运行后,年销售额预计超过10亿元。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一根碳纤维,带动起一个产业。  

碳纤维,不仅在国防航天航空高精尖领域具有着战略地位,同时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风电、运动设备以及土木等民用领域,被誉为“黑色黄金”。但是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长期被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垄断,高性能碳纤维国内尚无自主生产线。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原碳纤维课题组组长杨永岗博士深感创新报国的责任感,“碳纤维在我国的研究历史是49年,我今年刚好49岁,冥冥之中感觉到使命天定!当年,我的导师在实验室的小黑屋里,把团队交到我手上,叮嘱我什么时候咱们自己的材料做到国家自主产品上,我就能合眼了。如今,我办到了。” 2008年,杨永岗放弃了高薪、出国,选择了创新创业,带领研发团队落户常州,与民营资本共同出资组建了中简科技,从此开启了T700级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全面国产化进程。  

虽然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T700级碳纤维的中试,但是从终试线到批量生产的工程线,还是有很多困难。8年的艰苦创业,20多位博士、硕士和工程专家组成的创业团队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常州。  

“选择了这条产业拓荒之旅,就是要敢于跟世界先进水平亮剑、掰手腕!” 杨永岗的骨子里有着军旅后代的刚性和韧劲。中简科技承担科技部(863计划)高性能碳纤维重点项目后,经过了上千次的反复试验。大家都没见过国产化生产线什么样,他们就到纺织工厂找共通原理,自主设计,工程化生产设备98%以上为自主研发设计和国内制造,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实现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生产的全部知识产权自主化,迅速成为国内高性能碳纤维产业飞速发展的排头兵。杨永岗介绍,目前已建成了两条合计1600吨级的原丝生产线,国内第一条300吨/年国产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并实现稳定量产。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预计2017年建成运行。目前,中简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列为国家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专项项目,并承担科技部“863”项目10余项、国防科工配套项目5项,先后突破了T700、T800、M40J的小试和工程化稳定技术,拥有8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  

政府的创新雨露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促成了碳纤维民族工业茁壮成长,中简科技成为“江苏智造”的代言人之一,并正在全力赶超全球最先进碳纤维生产技术。目前,常州高新区和中简科技一起,正在谋划技术创新型“碳纤维产业园”,扩大碳纤维在风电叶片、汽车、轨道交通、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建设国内一流、能与国际先进碳纤维企业技术相抗衡的创新型军团,推动江苏碳纤维产业向高端攀升。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